2025-09-04.觀看 3.1k

【寵物案例分享】從控制症狀到提升生活品質:皮膚病治療的目標與價值|專業獸醫—黃偉珍

膚克威膚克威項圈可沛寵藥永鴻寵博健康動物醫院黃偉珍PetTalk異位性皮膚炎毛孩獸醫寵物
黃偉珍 獸醫師 寵博健康動物醫院
國立嘉義大學獸醫系 學士

現任 寵博健康動物醫院 院長
前 全國動物醫院 台中總院 夜間急診主治獸醫師
前 全國動物醫院 新竹分院 院長
前 全國動物醫院 市政分院 院長

在台灣,犬貓的異位性皮膚炎相當常見,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這並不只是單純的皮膚問題。牠們的搔癢、舔咬、磨蹭,其實可能源自環境過敏原、食物敏感,甚至是情緒壓力的累積。長期下來,毛孩的皮膚不僅受傷,睡眠和日常生活也會被嚴重影響。

對飼主來說,面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挑戰不只是治療,更是日復一日的陪伴與觀察。這類疾病需要持續回診、調整藥物、清潔保養,甚至要注意情緒管理,每一步都環環相扣,稍有疏忽,症狀就可能復發。

這次要分享的狗狗案例——比熊犬BOBO,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故事。從剛被領養、第一次健康檢查時就發現皮膚狀況不佳,到抓耳抓到流血、全身泛紅,再到在獸醫師的細心評估和持續治療下慢慢穩定,BOBO的過程展現了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複雜性,也提醒我們:耐心、細心、以及獸醫師與飼主的共同努力,才能讓毛孩重拾舒適與快樂的生活。


|寵物基本資料|

• 寵物名:BOBO
• 性別:母
• 年齡:6歲
• 品種:比熊犬
• 是否已節育:是

|病歷說明|
當天氣溼熱和焦慮時就會瘋狂搔抓皮膚


BOBO的故事從救援開始。牠原本是生活在非法繁殖場的比熊犬,經當地動保機關救援後協助送養。BOBO媽媽回憶道:「我們第一次看到BOBO的時候,就希望能領養牠,好好開始新的生活。所以在還沒正式帶牠回家前,就先預約寵博健康動物醫院全身健檢。因為寵博的環境讓我們覺得很舒服,對容易緊張或缺乏安全感的毛孩來說很重要。」

BOBO媽媽知道BOBO的來歷,也做好了牠身上一定會有不少健康問題的心理準備,所以不論檢查出什麼狀況,都以「兵來將擋、水來土掩」的心態面對。果然,第一次檢查就發現了不少需要留意的地方。

「異位性皮膚炎」在皮膚問題中屬於難診斷、須耐心處理的一個疾病

檢查結果顯示:BOBO因為營養不足導致輕度貧血,眼球因長期缺乏營養而出現角膜問題,眼瞼也曾受過傷,因此只剩半截。這些雖然需要追蹤,但大部分透過治療與日常照護都能獲得改善。

真正造成BOBO後來反覆回診的主因,其實是牠的「皮膚」。寵博健康動物醫院黃偉珍院長說明:「BOBO有全身性脫毛、紅斑和皮屑的狀況,左耳耳尖因不停搔抓已經抓到流血。外耳道採樣發現分泌物多且帶血絲,皮膚已出現角質增生和皮革化。不過並沒有明顯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跡象。」

BOBO媽媽補充:「牠一天可以抓十幾次耳朵,甚至抓到流血,看得我們很心疼。」

黃偉珍院長解釋,「搔癢」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具特徵性的症狀,常見位置包含腳、臉、耳朵、前肢彎曲處、腋下和腹部。一開始可能會看到皮膚發紅、斑塊與小丘疹;由於狗狗貓咪可能會不斷搔抓或啃咬患部,因此造成二次傷害繼發感染的狀況更為常見,像是脫毛、紅斑、脫屑、出血性結痂,甚至皮膚變厚、顏色變深等等。


▲一開始BOBO有全身性脫毛、紅斑和皮屑的狀況

搔抓問題獲得改善:「治療用藥」與「維持皮膚屏障」並行

經過幾周治療後,BOBO的搔抓狀況穩定許多,耳朵的紅腫與皮革化逐漸改善,皮膚顏色也慢慢恢復正常。黃偉珍院長說明:「我們持續調整藥物劑量,並同步搭配一些保健輔助產品,希望能逐步減少BOBO對藥物的依賴。」保健輔助的目的就是建立好皮膚的屏障黃偉珍院長舉例:「皮膚上的角質層就像一座堡壘的外磚牆,負責抵抗外來的刺激、維持表皮的水分及濕度,以及預防過敏原及病原菌等入侵。而構成角質層的『角質細胞』及『脂質層』就像牆上的磚塊及水泥,因此,一旦磚塊或水泥有缺口時,就會導致水分流失,也容易讓外來過敏原或病原菌入侵深層皮膚。」

因此,在保健輔助上,黃偉珍院長使用的是犬貓專用的皮膚保養項圈,他解釋:「這個項圈含有神經鞘磷脂(Sphingomyelin)的成分,戴上之後會透過動物的皮脂腺慢慢散佈到全身。神經鞘磷脂是神經醯胺的前驅物,其結構和人體皮膚中的神經醯胺相似,因此能夠有效融入皮膚,幫皮膚最上層結構打好基底。我們希望在控制症狀的同時,讓BOBO的皮膚有更多自然修復和調整的空間。雖然這樣的方式無法完全取代藥物,但能在治療過程中提供輔助支持,幫助毛孩一步步回到更穩定舒適的狀態。」

過敏原有時也來自情緒壓力

在整體治療期間也發生過一個小插曲。就在BOBO的狀況越來越好轉的情況下,某一次的回診卻發現BOBO的皮膚狀況又回到很嚴重的情形。經問診後才得知,原來近期家中又領養了一隻狗狗,而且BOBO明顯對這隻狗狗的到來感到很不滿。

因此黃偉珍院長推斷BOBO的搔抓問題可能也和「情緒」有高度相關。他解釋:「之前BOBO媽媽有提過:BOBO在環境悶熱的時候,或是剛睡醒、吃飯前,以及吵鬧的環境下比較會有搔抓的行為,其他時候都不太會抓。結合這次的事件,會發現BOBO在情緒起伏比較大、或周圍環境太吵雜時,也會加劇牠的搔抓行為。其實在幾次問診的時候也有觀察類似現象,如果我們討論的聲音稍微偏大,BOBO就會開始瘋狂搔抓;但音量降低後牠就會安定下來。」因此,除了藥物、環境控制外,情緒管理也成為BOBO後續治療方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好好控制異位性皮膚炎:配合醫囑、仔細觀察與強大的耐心,缺一不可

BOBO媽媽感性的說:「經過治療的這幾個月,我們真的覺得找到合拍的獸醫師、對的治療非常重要。我們也深刻體會到,皮膚問題的照護並不是單一用藥或單一產品就能解決,而是需要藥物、保養品、以及情緒與環境管理的結合。雖然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場長期抗戰,但至少BOBO現在的生活品質明顯提升,我們也能安心,這對我們全家來說,都是最大的安慰!」


▲BOBO的皮毛狀況是肉眼可見的進步!

黃偉珍院長最後補充:「像BOBO這樣的案例,也是在提醒飼主: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只靠短期藥物控制,而是需要長期規劃。不僅要及時控制毛孩對於『癢』的反應程度,還要同時做好環境控制、皮膚保養、甚至是情緒管理,才能幫助毛孩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。」

BOBO的案例展現了異位性皮膚炎的複雜性,也凸顯「長期管理」的重要性。很多時候並不是單靠一種方法就能徹底解決,而是需要飼主與獸醫師攜手合作,透過持續的診斷、調整與照護,一步步找出最適合自家毛孩的治療與照顧方式。

從藥物治療、輔助保養到情緒管理,每一步都環環相扣。雖然這條路不輕鬆,也須理解這可能會是一場長跑;但只要持之以恆,並耐心配合獸醫師的醫囑,就能像BOBO一樣,重新找回舒適快樂的生活,也才能真正幫助毛孩獲得長久的健康與幸福!

分享––

相關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