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下泌尿道疾病」是犬貓臨床門診中極為普遍、卻也讓飼主感到困擾的問題之一。以狗狗來說,造成泌尿道疾病的原因很多,可能與品種(如雪納瑞、米格魯、巴哥犬、大麥町等)、飲水量不足、飲食內容(含過多的鈣、磷、鎂離子,或長期攝取高蛋白飲食)有關;此外,平時如果有憋尿習慣,也容易成為誘發因素。
至於貓咪,更是下泌尿道疾病的好發族群。影響因素包含體重過重、水喝太少、飲食內容(含過多的鈣、磷、鎂離子)、緊迫與壓力(可能來自環境、聲音、或互動變化等)。在臨床案例上,由於「貓自發性膀胱炎(Feline Idiopathic Cystitis,簡稱FIC)」的比例非常高,FIC也幾乎成為貓下泌尿道疾病的代名詞。
「下泌尿道疾病」其實是涵蓋尿道與膀胱相關疾病的一個統稱,每種疾病類型的症狀、嚴重程度、治療方式也不太一樣。寵博健康動物醫院的黃偉珍院長指出:「這類疾病最棘手的地方在於它『容易復發』,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最根本的原因沒有被解決,有時則是發病初期因為症狀模糊,導致錯過最佳介入時機,甚至每次復發的誘因也可能完全不同。」他提醒,當毛孩再次出現頻尿、尿不出來或亂尿的行為時,千萬不要掉以輕心。「建議要重新進行全面性檢查,並透過問診回顧毛孩的完整病史,這些對獸醫師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線索,才有機會找出真正的問題,幫助牠們早日恢復健康。」
|寵物基本資料|

• 寵物名:柑仔
• 性別:公
• 年齡:11歲
• 品種:米克斯橘白貓
• 是否已節育:是
|病歷說明|
飼主發現貓砂中的尿塊與以往相比明顯變小很多,考量到柑仔過去有下泌尿道疾病的病史,立即帶牠前往動物醫院檢查,經診斷為「自發性膀胱炎」。
由於飼主希望能在藥物治療之外提供更全面的照護,隨後又帶柑仔到寵博健康動物醫院,諮詢關於日常的輔助照護與管理建議。
這次故事的主角,是一隻剛滿11歲的米克斯橘白貓—柑仔。柑仔媽媽心疼地說:「我是在清貓砂的時候發現柑仔的尿塊變得很少又很小。因為柑仔從小就很愛喝水,尿塊一向都很大塊,這幾天忽然變得像花生這麼小,我就覺得不對勁!」
由於柑仔過去曾兩度發生下泌尿道問題,這次狀況一出現,柑仔媽媽立刻懷疑是老問題復發,馬上帶牠前往動物醫院檢查。經獸醫師的檢查與診斷後,判定是自發性膀胱炎。
為了讓柑仔能有更全面的照護,柑仔媽媽隨即又預約了寵博健康動物醫院,向黃偉珍院長諮詢其他日常上可以提供的輔助方法。
柑仔的下泌尿道疾病病史(1):因「噪音」引發第一次自發性膀胱炎
柑仔第一次發病,大約是在牠5歲那年。「當時我是先發現牠把肚子上的毛舔得一乾二淨,整片光禿禿的!但精神、食慾、大小便都還正常,所以就想說先觀察看看。」柑仔媽媽回憶說。
直到幾週後的某一天,柑仔媽媽注意到牠在短短10分鐘內進出貓砂盆5、6次,而且每次只蹲一下就出來,幾乎沒有真正的排尿。由於柑仔媽媽平時有閱讀貓咪健康相關知識的習慣,她立刻警覺這可能是「下泌尿道疾病」的警訊,趕緊帶柑仔到動物醫院檢查。
經X光與超音波檢查後,並沒有發現結石或阻塞的情況。不過獸醫師留意到牠柑仔肚子上大片的禿毛,進一步詢問近期是否有環境上的變化。柑仔媽媽這才想起,對面鄰居大約在一個月前開始裝潢家裡,電鑽聲與敲打聲幾乎天天不斷。獸醫師研判這可能是典型因緊迫與壓力所引發的「自發性膀胱炎」。
「因為沒辦法請鄰居不要裝潢,所以那時候獸醫師提醒我,要幫牠營造更多安全感。」柑仔媽媽說。於是她依照建議,在家裡多設置幾個隱密、安靜的躲藏空間,並搭配泌尿道專用的處方濕食。幸好鄰居的裝潢工程也在一週後結束,柑仔的症狀也逐漸改善,不僅排尿和行為恢復正常,原本禿掉的肚皮也慢慢長回毛髮。
這次的經歷,讓柑仔媽媽第一次深刻體會到:毛孩的身體發生異常,往往是牠們在跟飼主「說話」——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。

▲柑仔的脫毛部位是一點一點擴大,從肚子一路延伸到腿部、尾巴

▲還好在解除導致緊迫的原因後,柑仔的毛髮也慢慢長回來了
柑仔的下泌尿道疾病病史(2):因「換砂」導致的憋尿危機
第二次發病發生在柑仔9歲那年。「那時候只是覺得礦砂味道還是有點重,又剛好看到新推出的豆腐砂在特價,就想說試試看。」柑仔媽媽苦笑地回憶道。沒想到,柑仔只使用了一次後就再也不肯進砂盆,硬是憋了整整一天半,最後甚至寧可尿在廁所腳踏墊上,也不願意使用那個「陌生的廁所」。
柑仔媽媽很快意識到問題出在「牠不喜歡這個砂」,除了立刻換回原本牠熟悉的礦砂,也帶柑仔前往動物醫院做檢查。
「有些貓咪對氣味、觸覺或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,一點點改變就可能就會造成緊迫。」黃偉珍院長表示。尤其像柑仔這樣曾經罹患過下泌尿道疾病的貓咪,膀胱特別敏感,任何小小的變動或不安都可能是壓力的來源。
柑仔的下泌尿道疾病病史(3):因「搬家」與「新貓」引發第二次自發性膀胱炎
這次的發病原因,柑仔媽媽推測可能與「搬家」及「新成員加入」有關。「我們前陣子剛搬完家,又收編了一隻一歲的小貓。柑仔明顯壓力很大,除了吃飯、上廁所以外,幾乎整天都躲在衣櫃最深處、不肯出來。」她心疼地說。
由於柑仔媽媽先前已在其他醫院做過完整檢查,認為是自發性膀胱炎,這次預約到寵博健康動物醫院,希望能諮詢除了藥物治療以外,還有沒有其他輔助照護的方法。
黃偉珍院長在詳細閱讀病歷與檢查報告,也了解柑仔的病史後指出:「以柑仔的情況來看,確實很符合自發性膀胱炎的特徵。」他建議,在遵照原醫師治療計畫的同時,也能透過日常輔助保健來幫助穩定病情。
黃偉珍院長說明:「以院內使用的『可沛 好泌活』保健品為例,它的主要成分包含能保護膀胱內膜的乙醯葡萄糖胺、有助維持泌尿道菌叢平衡的D-甘露糖,以及調節發炎反應與抗氧化作用的蔓越莓萃取物之外,比較特別的是它額外添加了茶胺酸(L-theanine),它能影響動物大腦中GABA的濃度。GABA是動物大腦中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,主要功能是在動物的大腦和脊髓溝通過程中,透過結合神經細胞上的GABA接收器,來調控神經細胞間過於活躍的傳導,進而改善壓力和焦慮所產生的情緒,同時也能讓腦神經放鬆休息,對睡眠有一定的幫助。對於像柑仔這樣,因環境變動或壓力而引發下泌尿道問題的毛孩來說,茶胺酸能幫助安撫情緒及紓壓,是一種天然的安神成分。」
他補充說明:「由於下泌尿道問題本身是一個成因非常複雜的疾病,因此在選擇保健品時,建議挑選成分較全面、能同時兼顧生理與心理層面的產品。很多飼主一聽到下泌尿道疾病,會直觀選擇針對泌尿功能的保健成分;但其實從臨床案例來看,因為各種原因造成毛孩『緊迫、有壓力』進而誘發下泌尿道問題的比例非常高,柑仔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。」
此外,黃偉珍院長也建議使用貓咪費洛蒙相關產品,幫助柑仔在與新貓相處、以及新環境中獲得更多的安全感。「這類產品通常有『噴劑型』和『插電型』兩種形式,建議在家中可使用插電型,能持續釋放安撫訊號,幫助貓咪達到放鬆、穩定情緒的效果。」
幸運的是,柑仔媽媽相當敏銳,及早察覺異常並積極就醫。「柑仔的症狀都屬於早期且輕微的狀況,雖然排尿有些困難,但尚未出現完全排不出尿或食慾不振等情形。」黃偉珍院長提醒,「在臨床上,因結石阻塞或嚴重發炎導致急性腎損傷、嘔吐、不吃不喝、甚至血尿的案例並不少見。能在問題初期就被發現並及時治療,往往是避免惡化的關鍵。」
與下泌尿道疾病和平共存:來自飼主與獸醫師的共同守護
「在我遇過的案例中,大約有70-80%的犬貓,其下泌尿道問題都有復發的情形。」黃偉珍院長指出,「即使經過治療,甚至開刀取出結石,如果造成疾病的壓力來源、飲食問題或環境因素沒有被根除,未來還是有可能再發作。」
因此,他鼓勵飼主將重點放在「與疾病和平共存」。除了為毛孩營造穩定、不緊迫的居家環境外,也可透過飲食調整與營養保健輔助,幫助泌尿道維持在健康的狀態。此外,不論是哪一種病因,最重要的關鍵仍是「充足的飲水量」,讓尿液維持適當的濃度與酸鹼值平衡,是預防與控制泌尿道疾病的首要之道。
「下泌尿道疾病不僅會影響毛孩的健康,也會牽動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。」黃偉珍院長提醒,如果發現家中毛孩在排尿習慣上出現改變,像是尿塊變小、頻尿,或是忽然在不正常的位置排尿,都不可輕忽。
及早帶牠們到動物醫院進行專業檢查與診斷,才能守護牠們的泌尿系統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