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今天晚上遛完狗,回家後才赫然發現狗寶貝身上多了幾隻8隻腳、吸血變得圓鼓鼓的壁蝨,下一步你會怎麼做?一隻壁蝨一天可吸2~3c.c.的血液,但牠最可怕的地方,是在吸血過程中傳播人畜共通的壁蝨媒介疾病,難以治療,嚴重時還會需要緊急輸血急救!這次就要介紹不同種類的壁蝨,其主要帶原的疾病有哪些。
約有6-12%的公狗患有隱睪症,而小型犬的發生機率又較高,假如超過6個月睪丸都還沒有掉下來,就該注意是否為「隱睪症」;若9個月、性成熟時睪丸仍沒有在陰囊內,就確定是隱睪症。
整整四天的端午假期,為了補償狗寶貝們每天獨自在家中,眼巴巴的守候自己回來,放假的時候當然要帶牠們一起出門遊玩囉!無論是新手爸媽還是老鳥爸媽,還是要謹記關於帶毛孩出門的注意事項,才能帶著愉快的心情出遊、平安的狀態回家。
「吾家有狗初長成」是一件令人感到欣慰的事,但是後續的「青春期問題」也隨之而來。因為身體構造的天生差異,母狗和公狗的日常行為與身體狀況也不同,而如何照顧發情期中的狗狗,是否讓毛爸媽手足無措呢?
毛囊蟲是一種原本就存在於狗狗身上的體外寄生蟲—犬蠕形蟎,就像人的皮膚也會有細菌一樣,通常寄生在皮膚毛囊、皮脂腺、四肢或臉(而貓則是在耳道),在大多數健康小狗的皮膚毛囊中也可以發現少量的蟲體。
台灣的夏季氣溫屢創新高,毛孩得頂著一身毛皮在火辣辣的烈日下行動,時不時看到牠們吐舌喘氣,那種燥熱難耐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痛苦,也因此需要給予牠們更完善的照顧。
隨著年紀漸長,動物器官的功能一定會逐漸出現漸進與不可逆的退化,也就需要特別的照顧。其中,狗狗的眼睛疾病,是相對容易被毛爸媽忽略的,而狗狗常患的眼睛疾病之一就是今天的主題—乾眼症。
之前國外有份有趣的調查:毛爸媽使用藥效為一個月的除蟲產品之頻率為多久?平均答案起來是2.8個月。由於大部分的毛爸媽平時工作忙碌,都是等到親眼看到狗狗身上有蟲蟲亂竄的時候,才會十萬火急地買藥來除蟲,所以2.8個月其實是蠻貼近現實的數值。
如果你家狗寶貝也是隸屬於「非要外出上廁所」族群,那麼毛爸媽一定經常碰到一個問題:就是不論刮風下雨都一定要帶牠外出解決,這時狗狗溫暖、毛絨絨的身體肯定會成為外寄生蟲最理想的棲息地。
可愛機靈、愛玩耍的紅貴賓是台灣最常見的寵物狗之一;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許多小型犬容易有膝蓋骨異位的問題。
眼看時序已進入春夏之際,濕熱的氣候讓蟲蟲軍團開始伺機而動!草地可是外寄生蟲防治的大敵,在狗狗翻滾的幾秒內,就能讓這些外寄生蟲輕易地趁虛而入。
雖然犬焦蟲症的威脅性不比艾利希體大,但後續治療之路漫長又艱辛,所以犬焦蟲症可以說是狗爸媽最大的夢魘之一。
狗狗本就是難以抗拒食物誘惑的動物,加上現代毛爸媽難敵毛孩的渴求眼神,常常會給予牠們一些過油過鹹、難以消化的食物,長期下來容易帶給腸胃不小的負擔。 腸胃不好的徵兆除了下痢、嘔吐外,其實還有一種現象經常被毛爸媽給忽略,也就是「便秘」!
為了有助於早期發現並及時控制犬貓老年疾病,毛爸媽最好每年帶毛孩進行一次例行性檢查,並定期接種疫苗及人畜共通的狂犬病疫苗,及早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。然而市面上有五合一、七合一、八合一等各式各樣的疫苗,在選擇預防疫苗施打上應該注意哪些事呢?
「豪大雨過後當心傳染病」的字眼對台灣人來說應該不陌生,除了常見的登革熱、腸胃型疾病外,你也應該要了解另一種人畜共通的疾病—鉤端螺旋體症。
柴犬逗趣的神情、厚實的毛髮、忠心的個性,在台灣和日本是人氣相當高的犬種,許多日本電影也以柴犬為主角。但品種狗有時為了保持血統純正,常會近親交配,因此更容易產生遺傳性疾病。
從發現過敏、尋找過敏原到治療,是一條漫長的醫療之路,毛爸媽除了勤做功課和紀錄之外,更要發揮好問的求學精神,積極地與獸醫師保持聯繫,以保障毛孩的飲食內容能有效遠離過敏原!
大部分的狗狗其實是不會控制自身食量的,意即「你給他多少牠就吃多少」,吃到肚皮都快撐破了還是照吃不誤。這樣不僅容易讓寶貝變成一隻小胖狗,更容易因飲食習慣不佳形成消化不良的隱憂。
狗狗比貓咪更常接觸戶外,每次到公園也一定要到在草地上翻滾一輪才肯罷休,然而當狗狗在草叢間穿梭時,跳蚤和壁蝨很有可能已經悄悄爬到牠們身上。
急性腸胃炎剛發作時,因腹痛、下痢導致狗狗非常痛苦,可能會看到狗狗在家中焦躁得來回走動,或是毫無食慾、無精打采的趴在地上,這些情形也會讓做父母的我們看得非常焦急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