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社群軟體上曬喵皇萌照的人越來越多,養貓咪這件事顯得平易近人。但其實養貓咪不只是準備食物、水和貓砂盆那麼容易喔!貓咪除了基本生理需求以外,還有許多環境布置上的需求,千萬不能因為懶惰而忽略其重要性,才能夠真正給貓咪一個安全、舒適又開心的環境喔!
俗話說得好:「十隻橘貓九隻肥,還有一隻特別肥。」不過,假如哪天發現家中喵皇忽然拒食超過三天時,先別開心牠終於明白自己應該要減肥了,反而要擔心牠很有可能因此得到貓咪的常見疾病—脂肪肝!
上一篇提到「如何預防犬貓糖尿病」,但若您的寶貝已經得到糖尿病,為了牠長遠的健康著想,請爸媽們一定要謹記以下控制方法和日常照護管理。
慢性疾病之首「糖尿病」大家都不陌生,在飲食習慣偏向高比例精緻碳水化合物的現代,我們身邊可能或多或少有長輩正與糖尿病共存。但,你有聽說狗狗貓貓也會得糖尿病嗎?
人類容易在秋天掛病號,動物當然也不例外。進入秋季後,狗狗的各種生理活動和行為表現會變得旺盛(如發情和換毛);也因為天氣轉涼,若沒改掉在夏天時養成的習慣,便很容易感冒。
甲狀腺是體內的內分泌腺體,位於頸前部1/3處氣管的兩旁,其所製造的甲狀腺素是掌管身體代謝最重要的激素,它就像一輛車的油門—「踩深了會暴衝,放太多會停」,無論分泌過多或過少,身體皆會出現異常。
每年夏季來臨前,總會在新聞媒體看到許多有關登革熱的宣導防治,我們了解蚊子會帶給人類登革熱,也知道犬貓不會染上登革熱,但似乎忽略了蚊子也是毛孩「心絲蟲」疾病的帶原者。
狗狗的皮膚可以反映出牠們的健康狀況,尤其是一些毛髮比較長或是身體皺褶較多的狗狗,有皮膚問題的機會又更高。狗狗皮膚一旦出現問題,最直接也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不斷搔癢、脫毛,嚴重時會出現紅腫或是把自己抓到破皮流血。
很多家中的老人家有關節炎問題,那家中的毛小孩是不是也會有關節炎問題呢?答案是:沒錯!毛小孩們也會有關節炎的問題!
雖然大多數的狗狗在一年當中任何時間點掉毛都算是正常,但如果看到狗狗是大面積脫毛、毛髮太容易脫落,或是某區域的毛髮幾乎掉光,已經可以看到微微粉紅色皮膚的程度,那就需要注意了!這些都是過度脫毛的徵兆,通常遇到這種情況都是跟過敏、寄生蟲、感染或是賀爾蒙失調有關。
無論是新手爸媽還是老鳥爸媽,都還是要謹記關於帶毛孩出門的注意事項。畢竟出門玩就是要帶著愉快的心情,同時為自己也為他人著想,出發前一定要留意以下的一些重點整理唷!
貓的祖先與獅子、獵豹一樣住在沙漠或草原等水分較少的地方,且已習慣從獵物中獲取水分,演化至今,導致牠們對水並沒有太大的慾望;加上貓的渴覺中樞較為遲鈍,所以非要等到十分缺水的程度牠們才會主動找水喝。
有養貓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貓咪是愛乾淨的動物,隨時隨地都會注意自己毛髮的整潔,時時理毛。不過也因為這樣照護完整的外觀,使我們不容易注意到貓咪的皮膚狀況,常常要等到貓咪頻繁搔癢、脫毛甚至是看到傷口才會發現貓咪有皮膚上的困擾。
貓咪因為疼痛而出現跛腳的狀況很少見,因此較不易被主人察覺,導致貓咪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遠被低估,所以診斷貓咪的退化性關節炎對於獸醫來說是十分有挑戰性的!
「異位性皮膚炎」意味著某種遺傳傾向對於對環境中的抗原產生的特異性過敏反應,這類抗原包括花粉、黴菌、皮屑、螨蟲及食物,若再加上皮膚角質層的缺損,就會使過敏原穿入皮膚進入體內。基本上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遺傳性炎症性疾病,所處的環境會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;而某些基因會影響免疫功能,產生過度的反應,有時候會有難以忍受的癢,一般以減敏和藥物控制結合來治療。
你知道狗狗來拜訪獸醫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嗎?不是上吐下瀉(只要你不亂餵餐桌食物,狗狗也沒有亂吞東西的壞習慣),也不是身上長了顆腫瘤(通常發生在年紀偏大的狗狗),而是一個跨越年齡、不分品種的疾病─皮膚病。
根據統計,15歲以上的貓咪約有20%-50%的機率有一定程度的腎退化問題;甚至每4隻就有1隻有腎臟問題。 其實所有年齡的貓都有可能得到腎衰竭,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與身體的老化,比例會越來越高,而好發階段通常是熟齡(6-8歲,視貓咪生活狀況而異)之後。
犬退化性關節炎,或稱為骨性關節炎,顧名思義為「關節發炎」,影響所及並非只有關節軟骨單一組織發生疾病,而是整個關節包括軟骨、滑液囊膜、滑液、軟骨下骨、關節周邊支持組織如韌帶、肌腱甚至肌肉發生問題。
「慢性腎衰竭」這個詞對有養貓的爸媽來說一定不陌生,因為它是許多貓奴心中的痛啊~~~ 慢性腎衰竭是許多中、老年貓咪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,在近年的研究中顯示老貓罹患慢性腎衰竭的比率高達三成。
家中的小寶貝是否常常去公園溜躂呢?那你是否聽過──草地是外寄生蟲的一大溫床,無數危機潛伏其中呢?是的,請別懷疑,天然的不一定尚好,草地可是寄生蟲防治的大敵,是許多過敏症狀的源頭;在狗狗這「滾一下」的幾秒內,這些外寄生蟲就很容易趁機「滾」到毛孩身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