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在讀這篇文章的你,每半年都會去牙醫診所報到洗牙,畢竟如果因為一時懶惰而疏忽保養,牙齒出問題後的處理──不論是根管治療、牙周重建,甚至是植牙,大都吃力不討好又貴桑桑;那,你家的毛孩又多久洗一次牙呢?
PetTalk團隊這次整理出熟齡狗狗在器官老化後容易出現的幾項疾病,培養正確的照護知識,是每一位毛爸媽的責任喔!
上一篇提到「如何預防犬貓糖尿病」,但若您的寶貝已經得到糖尿病,為了牠長遠的健康著想,請爸媽們一定要謹記以下控制方法和日常照護管理。
慢性疾病之首「糖尿病」大家都不陌生,在飲食習慣偏向高比例精緻碳水化合物的現代,我們身邊可能或多或少有長輩正與糖尿病共存。但,你有聽說狗狗貓貓也會得糖尿病嗎?
人類容易在秋天掛病號,動物當然也不例外。進入秋季後,狗狗的各種生理活動和行為表現會變得旺盛(如發情和換毛);也因為天氣轉涼,若沒改掉在夏天時養成的習慣,便很容易感冒。
甲狀腺是體內的內分泌腺體,位於頸前部1/3處氣管的兩旁,其所製造的甲狀腺素是掌管身體代謝最重要的激素,它就像一輛車的油門—「踩深了會暴衝,放太多會停」,無論分泌過多或過少,身體皆會出現異常。
每年夏季來臨前,總會在新聞媒體看到許多有關登革熱的宣導防治,我們了解蚊子會帶給人類登革熱,也知道犬貓不會染上登革熱,但似乎忽略了蚊子也是毛孩「心絲蟲」疾病的帶原者。
狗狗的皮膚可以反映出牠們的健康狀況,尤其是一些毛髮比較長或是身體皺褶較多的狗狗,有皮膚問題的機會又更高。狗狗皮膚一旦出現問題,最直接也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不斷搔癢、脫毛,嚴重時會出現紅腫或是把自己抓到破皮流血。
很多家中的老人家有關節炎問題,那家中的毛小孩是不是也會有關節炎問題呢?答案是:沒錯!毛小孩們也會有關節炎的問題!
雖然大多數的狗狗在一年當中任何時間點掉毛都算是正常,但如果看到狗狗是大面積脫毛、毛髮太容易脫落,或是某區域的毛髮幾乎掉光,已經可以看到微微粉紅色皮膚的程度,那就需要注意了!這些都是過度脫毛的徵兆,通常遇到這種情況都是跟過敏、寄生蟲、感染或是賀爾蒙失調有關。
無論是新手爸媽還是老鳥爸媽,都還是要謹記關於帶毛孩出門的注意事項。畢竟出門玩就是要帶著愉快的心情,同時為自己也為他人著想,出發前一定要留意以下的一些重點整理唷!
「異位性皮膚炎」意味著某種遺傳傾向對於對環境中的抗原產生的特異性過敏反應,這類抗原包括花粉、黴菌、皮屑、螨蟲及食物,若再加上皮膚角質層的缺損,就會使過敏原穿入皮膚進入體內。基本上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遺傳性炎症性疾病,所處的環境會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;而某些基因會影響免疫功能,產生過度的反應,有時候會有難以忍受的癢,一般以減敏和藥物控制結合來治療。
你知道狗狗來拜訪獸醫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嗎?不是上吐下瀉(只要你不亂餵餐桌食物,狗狗也沒有亂吞東西的壞習慣),也不是身上長了顆腫瘤(通常發生在年紀偏大的狗狗),而是一個跨越年齡、不分品種的疾病─皮膚病。
犬退化性關節炎,或稱為骨性關節炎,顧名思義為「關節發炎」,影響所及並非只有關節軟骨單一組織發生疾病,而是整個關節包括軟骨、滑液囊膜、滑液、軟骨下骨、關節周邊支持組織如韌帶、肌腱甚至肌肉發生問題。
家中的小寶貝是否常常去公園溜躂呢?那你是否聽過──草地是外寄生蟲的一大溫床,無數危機潛伏其中呢?是的,請別懷疑,天然的不一定尚好,草地可是寄生蟲防治的大敵,是許多過敏症狀的源頭;在狗狗這「滾一下」的幾秒內,這些外寄生蟲就很容易趁機「滾」到毛孩身上!
許多毛爸媽可能有相同疑問:「我家狗狗好奇怪,只要一放開繩子就會跑去草地上吃草,還吃的津津有味。我該讓牠繼續吃嗎?」
很多時候,獸醫師只要從一隻狗狗的口腔及牙齒狀況,就可以簡易判斷狗狗的年紀,因為毛孩和人類一樣,口腔狀況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每況愈下。
上了一整天的課,或是坐了整天辦公室,拖著沈重的身軀回家,但只要一想到回到家總會有個寶貝在門口搖尾巴熱情的迎接你,好像所有疲倦都一掃而空了。一開門馬上抱抱家裡的毛孩,摸摸頭、磨磨臉,再給一個大大的吻⋯⋯ 咦,怎麼有個臭臭的味道?
「有一種瘦,叫阿嬤覺得你瘦」這句話套用在胖胖的毛孩上是再貼切不過了。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,伴隨著飲食習慣受影響,肥胖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;不只人類,肥胖毛孩的數量也逐年提升。
寵物器官老化導致吸收及代謝能力下降,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營養的攝取。從飲食與習慣上調整,可以讓牠們的老年生活過得更健康!